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秋日养生三件套:润燥、保暖、养脾胃

时间:2025-08-07 15:33:32

随着夏日的热烈逐渐褪去,秋日的凉意悄然浸润。季节更替之际,人体的阴阳平衡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需关注润燥、保暖、调养脾胃三大养生重点。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多维度,为老年人、上班族及学生群体提供科学实用的养生方案。

润燥:以“润”为纲,平衡秋燥

中医经典《素问》提出“燥者润之”的原则,秋季燥邪易伤肺阴,引发口干、皮肤干裂、咳嗽等症状。润燥需分内外:外燥可轻宣润肺,如用桑杏汤(含桑叶、杏仁等)缓解干咳;内燥则需滋阴生津,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方剂能滋养脏腑。

饮食建议:

应季食材:梨、银耳、百合等白色食物擅养肺阴,可煮成羹汤;西瓜、黄瓜虽为夏季水果,但适量食用仍可辅助润燥。

药膳搭配:玉竹百合汤(玉竹15克、百合30克)适合阴虚体质;蜂蜜水晨起空腹饮用,既能润燥又可调理脾胃。

生活贴士:雾化吸入可快速缓解干咳,居家可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

保暖:防寒从“头脚”抓起

秋季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重点防护。头部散热占全身30%,外出佩戴羊毛帽可减少热量流失;足部远离心脏,血液循环差,建议穿羊毛袜并睡前泡脚(水温40℃左右,时长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分层保暖策略:

肩颈:高领毛衣或围巾避免寒气入侵,预防颈椎病;

腹部:贴暖宝宝或穿护腰,防止胃肠受凉引发腹泻。

特殊人群注意:高血压患者需避免 sudden 温度变化,晨起时先在床边坐立1分钟再活动。

调养脾胃:食疗为主,动静结合

脾胃为后天之本,秋季进补前需先健脾。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但过度滋腻反加重负担,故宜选择平补食材。

推荐粥品:

1.山药粥:健脾益胃,改善消化不良;

2.小米粥:养胃生津,适合熬夜的上班族;

3.芡实薏米粥:祛湿健脾,学生族久坐湿重者可常食。

禁忌提醒:脾胃虚寒者慎用生冷瓜果,生姜红糖水可温中散寒。

群体定制方案

老年人:晨练选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配合按摩太溪穴(足内侧踝后方凹陷处)滋肾润燥。

上班族:办公室备麦冬茶(麦冬10克泡水),缓解电脑辐射导致的眼干;午休时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健脾胃。

学生族:课间用枸杞菊花茶代饮料,护眼兼润燥;夜读时披薄毯护肩颈。

秋日养生如同精密调校的乐器,需顺应自然律动。从一碗温润的粥羹到一件贴身的毛衣,细微之处皆藏养生智慧。坚持三月,可感气血充盈,为寒冬打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