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疲劳怕冷体重增加的关系

时间:2025-08-22 16:59:05

警惕身体发出的"慢动作"信号:甲减的典型表现

当身体出现持续疲劳、异常怕冷、食欲下降却体重增加等症状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预警信号。甲状腺作为人体代谢的"发动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3、T4)直接调控能量代谢、体温维持和器官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身体各系统会出现"减速"现象:

1. 低代谢综合征:体重增加与能量匮乏的矛盾

体重异常:尽管食欲减退,患者仍可能每月增重1-2公斤,这是由于代谢率下降导致热量消耗减少,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囤积。研究显示,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40%,即使严格控制饮食也难以避免体重上升。

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怎么睡都不够",白天嗜睡、活动耐力下降,爬楼梯或快走时易气短,这与肌肉细胞能量生成不足直接相关。

2. 体温调节障碍与感官异常

畏寒怕冷:即使在温暖环境中,患者也常手足冰凉,冬季更明显。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产热减少,核心体温可较正常人低0.5-1℃。

皮肤毛发改变: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小腿前侧可出现非凹陷性黏液性水肿;头发干枯易断,眉毛外1/3脱落,指甲脆薄有裂纹。

3. 消化系统与精神认知改变

消化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每周排便少于3次),严重者出现腹胀甚至黏液水肿性巨结肠。

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如同"大脑被浓雾笼罩",部分患者会被误诊为抑郁症或老年痴呆。

揭开甲减的"神秘面纱":病因与高危因素

1. 自身免疫攻击:最常见的"隐形杀手"

桥本甲状腺炎占原发性甲减病因的90%以上,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滤泡细胞破坏。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每年约2%-4%的抗体阳性者会进展为临床甲减。

2. 医源性损伤与药物影响

治疗后遗症:甲亢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手术后,10年甲减发生率可达40%-70%。

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锂盐、胺碘酮等药物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胺碘酮诱发甲减的风险为5%-22%。

3. 碘代谢异常的双刃剑效应

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不足,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和甲减。

碘过量:可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IDE研究显示尿碘>300μg/L时,亚临床甲减风险增加1.8倍。

4.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以下人群应每1-2年检测甲状腺功能(TSH+FT4):

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4倍),尤其是40岁以上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

曾接受颈部放疗或甲状腺手术者

妊娠期或产后女性(孕期甲减可影响胎儿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