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明星滴眼液仿制药争夺战打响:2000万患者受益

时间:2025-08-19 17:41:43

近日,国内医药行业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专利悬崖”争夺战——明星滴眼液的首仿药上市申请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涉及超2000万干眼症患者的市场竞争,或将打破原研药长期垄断局面,预计带来30%的价格“跳水”,相当于为每位患者每年节省近千元治疗费用,规模效应堪比新建30所三甲医院的眼科年接诊量。

专利到期触发仿制药“百团大战”

明星滴眼液作为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黄金标准药物,其核心成分专利于今年三季度到期后,立即引发国内头部药企的集体行动。目前已有包括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在内的5家企业提交仿制申请,另有3家处于临床试验尾声。这种激烈竞争态势在眼科用药领域实属罕见,犹如当年PD-1抗癌药的首仿争夺战重现。

2000万患者背后的经济学账本

根据国家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我国干眼症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5%,其中需要长期使用明星滴眼液的中重度患者超过2000万。原研药每月治疗费用约800元,而仿制药上市后价格预计降至560元左右。按最低维持治疗周期6个月计算,整体医疗支出可减少288亿元,这笔资金足以覆盖全国医保目录新增20种抗癌药的年度预算。

生产工艺突破带来质量跃升

不同于普通化学仿制药,滴眼液的仿制需要突破三大技术壁垒:无菌灌装工艺、渗透压精准控制和玻璃酸钠稳定技术。本次申报企业均采用“反向工程+微创新”策略,其中某企业的仿制品在关键指标——角膜黏附时间上甚至比原研药延长15%,这种“青出于蓝”的表现让评审专家印象深刻。

市场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目前原研药占据我国干眼症治疗市场68%份额,但历史数据显示,优质仿制药上市后通常能在18个月内夺取40%-50%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竞争者中有企业同步申报了预充式包装专利,这种“仿创结合”的策略可能改变传统价格战的竞争逻辑。就像胰岛素集采后出现的笔式注射器创新,真正惠及患者的往往是这些“看不见”的微创新。

支付端已做好承接准备

多地医保部门透露,明星滴眼液仿制药有望直接纳入下一轮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北京同仁医院在内的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已启动“原研-仿制转换”评估流程。这种前端布局意味着,一旦仿制药获批,2000万患者将能像购买降压药那样,在社区医院就获得优质平价治疗。

这场围绕小小滴眼液的争夺战,本质上是我国医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当仿制药质量与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受益的不仅是患者钱包,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后续更多企业入局,明星滴眼液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下探,这场“以量换价”的市场博弈,正在书写中国医药创新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