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医疗反腐新规:违规将断送职称晋升
时间:2025-08-06 10:09:59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重磅通知,明确将严查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开单提成、伪造病历等违规行为,并首次将此类行为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这一政策犹如投入医疗行业的一颗"深水炸弹",意味着全国数百万在职医务人员若触碰红线,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职业晋升通道也将被实质性阻断。
三大违规行为划出高压线
通知中特别点名的三种行为,恰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医疗顽疾。收受红包现象如同"灰色黏胶",破坏医患信任基础;开单提成则像"隐形抽成机",让部分检查用药偏离实际需求;伪造病历更是直接撼动医疗公信的"地基"。某三甲医院管理人士透露:“曾有医生因伪造手术记录被查,实际半小时完成的手术被夸大为两小时,这类行为现在将付出更沉重代价。”
职称评审挂钩震慑力几何
不同于既往单纯罚款、警告的处理方式,新政将违规记录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审"一票否决"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1300万,高级职称占比仅15.8%。这意味着一次违规可能让多年积累的科研、临床成果付诸东流。某省卫健委评审专家比喻:“就像爬山快到山顶时被撤掉梯子,这种惩戒对高年资医生尤其致命。”
监管技术升级让违规无所遁形
配合政策落地,智能监管系统正在全国三甲医院铺开。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自动识别异常处方行为——比如某医生开具的CT检查量突然达到科室平均值的3倍,或病历修改频次异常增高,都会触发预警。北京市某医院试点显示,该系统使红包投诉量下降67%,被医护人员称为"24小时在岗的电子纪委"。
行业阵痛与长效机制博弈
政策引发部分医务人员对"过度监管"的担忧。有年轻医生坦言:"现在每开抗生素都要思虑再三,生怕被系统误判为过度医疗。"但更多患者家属表示支持,一位经历过"飞刀红包"的家属说:"明码标价的惩戒标准,比过去模糊的职业道德约束更有力量。"专家建议,未来需配套建立申诉复核机制,防止机械执法挫伤医务人员积极性。
这场医疗行风整顿风暴,本质上是通过制度设计重构医患信任天平。当红包文化、过度医疗等潜规则遭遇智能化监管和职称评审的硬约束,整个行业或将迎来凤凰涅槃式的转型。正如通知强调的,最终目标不是惩罚个体,而是建立"不愿违规、不敢违规、不能违规"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