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硝酸甘油急救用药指南

时间:2025-07-30 11:21:02

硝酸甘油作为心绞痛患者的“救命药”,其服用方式与起效速度直接关系到急救效果。关于“一口闷”是否起效更快的疑问,需要从药物吸收机制和剂型差异切入,揭开科学真相。

舌下含服:黏膜直通的“高速通道”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的起效时间仅为1-3分钟,最快可在1-2分钟内缓解心绞痛症状。这是因为舌下黏膜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无需经过肝脏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如同“特快专递”直达心脏。标准剂量0.3-0.6mg含服后,5分钟即可达到药效峰值,持续20-30分钟。若含服3分钟未起效,需警惕心肌梗死可能,此时应立即就医。

喷雾剂:介于含服与口服之间的“折中选择”

喷雾剂通过舌下喷射给药,吸收速度略快于传统舌下片剂,因药物以微滴形式更均匀覆盖黏膜。但实际起效时间差异微小(约30秒至1分钟),临床更看重其便携性和稳定性——尤其适合手抖或口腔干燥的患者。需注意喷后需闭口10秒,避免吞咽影响药效。

口服:绕远路的“慢速列车”

口服硝酸甘油需经消化道吸收、肝脏首过代谢,导致90%以上药效被破坏,起效延迟至15-30分钟。这种“迂回路线”使其仅适用于慢性预防,而非急救。曾有患者误将舌下片吞服,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因剂量不足导致反复发作。

“一口闷”的致命误区

民间所谓“一口闷”的服法存在双重风险:一是吞咽动作使药物进入胃部,失去快速起效优势;二是用水送服可能加速片剂溶解,引发血压骤降。正确做法是将药片置于舌下任其自然溶解,含服期间避免说话或进食。对于意识模糊者,可改用喷雾剂,但切忌强行灌药。

剂型选择的黄金法则

急救场景首选舌下含服或喷雾剂,二者起效速度无显著临床差异;长期预防可用透皮贴剂(30分钟起效,持续10-12小时),尤其适合夜间心绞痛患者;注射剂仅限院内使用,静脉给药即刻起效。需注意所有硝酸甘油制剂均需避光保存,开封后3个月未用完即失效。

硝酸甘油的“快慢哲学”揭示:急救药物的价值不在于理论上的起效时间差异,而在于正确使用带来的确定性。患者应定期检查药物性状(正常为白色片剂,若变黄则失效),并保持坐位服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这是比追求“更快几秒”更重要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