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红霉素软膏使用指南与禁忌

时间:2025-07-02 11:52:23

在日常生活中,红霉素软膏因其价格低廉、用途广泛,常被当作家庭药箱的“万能药”。然而,这种看似温和的抗菌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风险。以下是针对皮肤感染、轻微烧伤、蚊虫叮咬等常见场景的科学使用指南,以及必须警惕的禁忌人群。

一、皮肤感染:别把抗菌药当“创可贴”

皮肤出现细菌性毛囊炎或脓疱疮时,许多人会直接涂抹红霉素软膏。虽然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但盲目使用可能破坏皮肤正常菌群平衡。正确的处理流程应是:先用碘酊局部消毒,再薄涂抗菌药膏。需注意,红霉素对真菌感染(如脚气)完全无效,滥用反而会延误治疗。感染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穿着透气衣物减少摩擦,若3天无改善需就医。

二、轻微烫烧伤:降温比用药更重要

遇到烫伤时,首要任务是立即用流动凉水冲洗15-30分钟,这能阻止热力继续损伤深层组织。水温建议控制在十几度,避免冻伤。待皮肤降温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此时若直接涂抹红霉素软膏,会形成封闭膜阻碍散热。正确的做法是:确认无破损后,再薄涂药膏预防感染。切记不可挑破水疱,这相当于为细菌打开入侵通道。

三、蚊虫叮咬:止痒≠消炎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瘙痒的本质是机体对蚊虫唾液的免疫反应。用肥皂水清洗能去除残留唾液,减轻炎症。虽然红霉素软膏含有的羊毛脂能缓解干燥,但其抗菌成分对蚊虫叮咬并无治疗作用。更推荐使用芦荟汁或藿香正气水等天然止痒剂。若抓破皮肤形成创面,则需先消毒再考虑局部抗感染。

四、这些人群要绕道而行

孕妇体内激素变化会改变皮肤通透性,药物更易渗透入血影响胎儿[citation:禁忌人群]。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前,应在手腕内侧做24小时贴敷测试。儿童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值得注意的是,红霉素与某些降压药、抗凝药存在相互作用,长期服药者尤需谨慎。

五、科学用药的黄金法则

每次使用前都要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处,这相当于为药物作用“扫清战场”。棉签取药避免交叉感染,涂抹厚度以隐约透见皮肤为宜。眼周、口唇等黏膜部位禁用,误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若出现皮肤灼热感或新发皮疹,这是机体发出的“抗议信号”,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正确认识药物的双刃剑属性,才能让红霉素软膏真正成为健康助手。家中药箱不妨备一支,但记住:它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而是需要严格对症的专业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