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夏季低血糖防护五要点
时间:2025-06-26 16:53:09
夏季气温升高,人体代谢加快,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问题。低血糖不仅会引发头晕、出汗、心悸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昏迷。专家特别提醒,夏季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低血糖,以下是五项科学防护建议:
一、定时进食:建立血糖稳定的生物钟
人体血糖水平与进食规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天固定时间进食(如早餐、午餐、晚餐加两次健康加餐),能促进胰岛素规律分泌,将葡萄糖高效转化为能量,避免血糖骤降。夏季消化快,建议每3-4小时补充一次食物,像给汽车定时加油一样维持能量供给。尤其不可省略早餐,空腹状态如同"空转的发动机",会加速低血糖发生。
二、避免空腹运动:警惕能量"透支"陷阱
阿尔伯塔大学研究显示,空腹运动(8-10小时未进食)会耗尽体内糖原储备,对糖尿病患者尤为危险。但餐后立即运动同样不妥,理想方式是餐后1-2小时进行适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早餐前空腹抗阻运动虽对1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但有氧运动仍需谨慎。建议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并随身佩戴血糖监测设备。
三、动态监测血糖:身体的"晴雨表"管理
血糖监测如同定期检查油表,能及时发现异常。稳定期患者可每两周测一次空腹及餐后血糖,但夏季出汗多、消耗大时,建议增加至每天1-2次。若出现感染或血糖波动(如酮症酸中毒),则需每天监测5-7次——因为高血糖环境会像"培养基"一样助长微生物繁殖,形成感染与血糖升高的恶性循环。老年患者可选用持续血糖监测仪,数据会像天气预报般直观显示趋势。
四、随身携带糖块:紧急情况的"急救包"
建议在口袋、背包等触手可及处存放葡萄糖片或硬糖,相当于为身体配备"应急电源"。当出现手抖、冷汗等初期症状时,立即食用15-20克糖分(约4颗方糖量),比普通零食更快吸收。注意选择独立包装产品,避免高温融化。对老年人而言,可将糖块与常用药物放在同一药盒,形成条件反射式记忆。
五、调整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的"缓冲垫"作用
夏季可适当增加全谷物、杂豆类等慢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它们像"时间胶囊"般持续释放能量。每餐主食量建议占餐盘的1/4,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运动前后可加餐一片全麦面包或小碗燕麦粥,为肌肉添加"备用油箱"。但需警惕高糖水果,可选择草莓、蓝莓等低升糖指数品种,搭配坚果延缓糖分吸收。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对低血糖症状不敏感,建议家人协助设置服药和进餐提醒;体质虚弱者应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室内保持通风降温。记住,预防低血糖是一场需要温度计、血糖仪和食物表共同参与的"夏季保卫战",科学管理才能安稳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