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西红柿的健康三重奏

时间:2025-06-25 14:15:00

心脏的天然防护罩:番茄红素的三重防线

心血管健康是全身机能的核心,而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犹如一道“生物盾牌”。研究显示,番茄红素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氧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其作用可类比为“血管清道夫”,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双重机制清除血管壁的隐患。数据显示,长期摄入番茄红素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4%-17%,中风风险下降26%,因心血管问题导致的死亡风险更是减少37%。其核心机制包括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并阻断炎症核心调节因子NF-κB的活性,相当于从分子层面关闭了炎症的“总开关”。剑桥大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番茄红素可能通过特定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细胞,避免细胞死亡引发的连锁损伤。

免疫系统的精密工程师:维生素C的多维赋能

维生素C在西红柿中的含量虽不如柑橘类突出,但其协同作用使其成为免疫防御的“幕后工程师”。它通过中和自由基减少免疫细胞损伤,好比为免疫系统提供“防弹衣”;同时激活白细胞功能,加速抗体生成,相当于为身体安装“快速响应系统”。实验表明,维生素C能强化皮肤黏膜屏障,阻止病原体入侵——这一过程可形象化为“加固城墙”与“增强哨兵巡逻”。对于感染恢复期人群,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特性还能加速伤口愈合,形成从预防到修复的闭环保护。

皮肤的修复师:维生素K与钾的协同美学

西红柿对皮肤健康的贡献来自维生素K与钾的“黄金组合”。维生素K被喻为“皮肤消防员”,通过调节炎症细胞活动扑灭红肿、瘙痒等“小火苗”,同时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减少皱纹深度。研究发现,其对黑眼圈、疤痕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色素沉积相关。而钾离子则像“细胞水平衡师”,通过维持细胞内外的电解质稳定,确保皮肤水分充盈,延缓松弛。需注意的是,过量摄入钾可能导致心律异常,但一个中等大小西红柿仅含约290毫克钾,远低于每日安全阈值,堪称“心脏友好的美容剂”。

藏在日常饮食中的健康方程式

西红柿的价值不仅在于单一成分,更在于营养素的协同效应。例如,维生素C能促进番茄红素的吸收,而钾与维生素K共同调节血管张力与皮肤代谢。建议将西红柿与橄榄油搭配食用,脂溶性环境可使番茄红素生物利用率提升3-4倍。对于高血压人群,其高钾低钠的特性尤其适合纳入控盐饮食。但需注意,未成熟西红柿的龙葵碱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成熟果实的红色越深,营养价值通常越高。

从心脏到皮肤,从免疫防御到细胞修复,西红柿以平凡之躯承载着非凡的健康使命。这颗“会呼吸的营养胶囊”,正用科学验证的方式,重新定义“餐桌上的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