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卫健委主导:2025卫生职称评审政策大变革!
时间:2025-05-08 17:52:39
2025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迎来了由卫健委主导的多项政策变动。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更关乎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
一直以来,论文在职称评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新的政策对论文要求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是单纯以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的级别来论英雄,而是更加注重论文的质量、创新性和实用性。这意味着医护人员不能再靠拼凑论文、追求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来凑数,而要真正投入精力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使论文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或者为医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这一改变,让那些在日常工作中默默钻研、有着真才实学却因论文发表困难而受限的人才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促使整个行业更加聚焦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实践能力的考核权重得到了显著提升。医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患者,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以往的评审中,虽然也有实践环节,但占比相对较小。现在,卫健委加大了对实践能力考查的力度,包括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析、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日常工作中有过硬的实践本领。对于医院和医疗机构来说,这也会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对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让真正能看病、看好病的医生和护士能够在职称晋升中脱颖而出。
在学历方面,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往,学历是一道硬门槛,很多人因为学历不达标而被挡在高级职称门外。而现在,卫健委采取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态度。对于一些在基层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但学历稍低的医护人员,开辟了特殊的评审通道。只要有突出的业绩和贡献,通过相应的能力测试和业绩审核,也有机会获得高级职称。这体现了对基层人才的认可和尊重,有利于稳定基层医疗队伍,鼓励更多的人扎根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科研成果转化也成为了评审的重要考量因素。过去,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实验室或者论文里,与实际应用脱节。新政策鼓励医护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医疗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如果一项科研成果能够成功应用于临床,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治疗效果,或者开发出新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在职称评审中将会获得加分。这将极大地激发医疗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推动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患者。
医德医风在评审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医疗行业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医德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新政策明确规定,对于存在医德失范行为的人员,将在职称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对于那些在医疗服务中表现突出、深受患者好评、积极践行良好医德规范的人员,将给予适当的倾斜。这就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患者为中心,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2025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政策变动,是对整个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推动我国医疗行业向着更高质量、更公平、更科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