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2025卫生职称大变革!以考代评来袭
时间:2025-05-08 10:51:11
在医疗行业,卫生职称评审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判,也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待遇提升。而到了 2025 年,这一评审机制将迎来重大变革,“以考代评”新政策即将全面推行,这无疑在医疗圈掀起了一阵波澜,广大医护人员都应积极了解并做好准备。
一直以来,传统的卫生职称评审方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的评审往往侧重于论文、科研成果以及资历等因素,这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撰写论文等事务上,而在实际临床工作和专业技能提升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例如,有些医生为了发表高级别的论文,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做课题研究,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患者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和考量。这种评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专业人才的评价与实际工作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
而“以考代评”新政策的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加科学、公正地衡量医护人员的真实水平。新政策下,考试将成为职称评审的核心环节。考试内容涵盖了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病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考查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临床类别的考试中,会设置大量的病例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病例信息,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充分模拟了真实的临床工作场景,能够真实反映考生的临床思维和应对复杂病情的能力。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这一变革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挑战方面来看,习惯了以往评审模式的他们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准备方向。以前可能只需要专注于写几篇高质量的论文,现在则要全面复习专业知识,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以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和考核点。而且,考试的竞争压力也可能进一步加大,毕竟大家都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凭借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职称晋升的名额。
机遇也同样明显。“以考代评”让那些真正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和出色临床实践能力的医护人员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以往可能在论文发表上不占优势,但在实际看病救人方面能力突出的基层医护人员,现在可以通过考试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获得应有的职称认可。这也有助于激励更多的医护人员将精力回归到本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面对 2025 年即将到来的这一重大变革,医护人员该如何做好准备呢?首先,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巩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因为考试很可能会从各个细微之处出题。其次,要注重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多参与疑难病例的讨论和处理,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节奏,提前适应考试氛围。
2025 年的卫生职称评审“以考代评”新政策,是医疗行业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它旨在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广大医护人员应认清这一变革的趋势,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评审要求,在医疗岗位上绽放更大的光彩,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