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神奇小药丸真能治不开心?别乱吃!
时间:2025-04-21 16:54:47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之下,人们时常被各种情绪问题所困扰,“神奇”小药丸仿佛成了一些人眼中快速解决不开心的“救命稻草”。然而,我们必须明确,这些所谓的能治疗不开心的小药丸,绝非可以随意服用的普通物品。
从药物原理来讲,常见的用于改善情绪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复杂且针对特定病症的。以抗抑郁药为例,其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发挥作用。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抗抑郁药试图恢复这种平衡,但这是一个精细且需要谨慎的过程。
很多人可能认为,既然这些药能改善情绪,那我不开心的时候吃点总没错吧。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首先,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它们是为了治疗特定的精神心理疾病而研发的,不是随便用于暂时情绪低落的“万能药”。一个只是因工作压力大而偶尔心情不好的人,擅自服用抗抑郁药,可能会打破身体原本的生理平衡。因为这些药物在调节神经递质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头晕、嗜睡等。而且,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自行服用这类“神奇”小药丸还存在成瘾的风险。某些药物如果不合理使用,尤其是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长期服用,可能会使身体和心理产生依赖。一旦成瘾,想要戒掉就变得极为困难,这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一些人为了获取药物,可能会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这无疑会助长药品非法交易的风气。
从心理层面看,过度依赖药物来解决不开心的情绪,会让我们忽视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不开心可能是由生活中的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成长困惑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依靠药物来掩盖情绪,而不去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那么情绪问题可能会反复出现,甚至愈演愈烈。而且,这种做法也会削弱我们自身应对情绪的能力,使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脆弱和无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我们感到不开心时,首先尝试通过健康的方式来自我调节。比如运动,运动能够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激素”,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情绪。或者是与亲朋好友倾诉,将内心的烦闷说出来,不仅能释放情绪,还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视角和建议。如果情绪问题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时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中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两者的结合。
“神奇”小药丸并非治理不开心的随意选择。我们不能被它们表面的“神奇”所迷惑,而应该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情绪问题,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寻找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