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揭秘!这些药物竟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

时间:2024-12-30 17:17:41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种类的日益增多,药物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伴随着这一便利而来的是对肝脏健康的潜在威胁——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这种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是个体对药物的特殊体质反应导致的肝脏损伤。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症状,从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到严重的肝衰竭不等,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却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代谢产物的毒性、个体遗传差异导致的易感性增加等。值得注意的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超过一千多种,涵盖了从传统中药(TCM)/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到抗肿瘤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多个类别。

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中,传统中药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人认为中药天然安全,忽视了其潜在的肝脏毒性。实际上,一些中药成分在未经适当处理或过量使用时,同样会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即使是传统药物,也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公众应提高警惕,合理用药。首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关键。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肝病史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其次,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药物。最后,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为了保护肝脏健康,专家提出了几项日常保护措施:首先是均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的同时控制糖和脂肪摄入;其次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肝脏自我修复;再者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最后是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虽然药物治疗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医嘱以及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影响,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不必要的伤害。让我们共同努力,珍爱生命,远离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