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伤筋

时间:2024-12-20 17:11:19

伤筋或筋伤(injury of muscle and tendon),筋受暴力伤害、外邪侵袭所引起的各种损伤。骨伤科常见病证。筋是人体组织的名称,《内经》说:“诸筋者,皆属于节”。中医中筋的含义较广,包括骨关节周围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滑液囊、韧带、腱鞘、血管、周围神经、椎间盘纤维环、关节软骨等。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外伤可以伤筋,最严重的是筋绝,即筋断,导致“不得屈伸”的后果。唐代《外台秘要》列伤筋专目,与折骨、筋骨俱伤并列。明代《普济方》记载了治疗无创口筋断的手法。清代《医宗金鉴》对伤筋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如损伤肿痛消除后,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时惟宜手法推拿,关节部位的骨折,用手法正骨的同时要筋骨并重、拔筋捺正等。

筋伤的病因可分为两种因素。外因有二:一是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都可引起筋伤,如跌仆、碾轧、举重、扭捩等;另外,某一局部活动过度,也可引起劳损伤筋。二是风、寒、湿邪侵袭,筋脉拘挛。内因指体质、年龄、解剖生理等人体内部因素造成筋伤。筋伤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筋伤的程度和性质分类:①筋断裂伤。又可分成完全断裂和不完全断裂两种。②筋移位伤。筋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如筋出槽、筋出窝、筋翻等。③筋劳损伤。慢性积劳所致的筋粗、筋僵等。

筋伤的辨证诊断应通过望、闻、问、切及现代医学检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筋伤是一类疾病,相当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因此诊断多用现代医学的病名。临床辨证要注意以下要点:①急性筋伤要注意性质和程度:急性筋伤多为筋断、筋离位和扭伤,尤以筋断为多见。筋断又要分辨完全断裂和不完全断裂。不完全筋断裂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偶能勉强地自主活动,被动活动并无异常;完全筋断裂则丧失活动能力或可查及异常活动。拍X线片可获得筋断与否的客观论据。②慢性筋伤要辨外邪性质和筋伤部位。

治疗伤筋的方法:有手法、药物、练功、针灸火罐、固定及手术等。

手法:治疗伤筋的手法称为理筋手法。常用的有推揉、拿捏、按捺、摩擦、点压、弹拨、屈伸、旋转、斜扳、击打等数十种。理筋手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散结、解痉止痛、通理筋络、整复骨缝、松解粘连、疏通经络、温经散寒、驱风除邪等诸多作用,通过手法和经穴的综合效应,起到治疗筋伤的功效。临床使用必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辨证选用不同的手法、选取不同的穴位和施术部位,灵活运用。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手法的禁忌症和慎用症,保证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见理筋手法)

药物:中药在筋伤治疗中较骨折、脱位等病应用更为广泛,可分成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药物使用时应依急性、慢性筋伤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治则。急性伤筋先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方药可参照骨折;瘀肿消退、疼痛得减则宜舒筋活络,方如舒筋活血汤、大活络丹等;后期宜养气血、益肝肾、健筋骨,方如河车大造丸、补肾壮筋汤等。慢性伤筋多用活血舒筋温经止痛法。一般急性伤筋早中期常用的外用药为三色敷药、消瘀止痛药膏,症状较轻者也可用万花油等搽搓局部。后期及慢性伤筋,外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药膏,如宝珍膏。中药熏洗或热敷结合手法也极常应用。

练功:恢复筋的柔韧刚劲的重要方法。通过练功防止筋络粘连,避免筋伤后遗症,加速愈合,缩短疗程,恢复功能。急性筋伤的练功参照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练功方法。慢性伤筋则在增强全身体质及改善损伤局部功能两方面并重,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均可选用。练功的要点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与手法治疗和药物治疗相配合。

针灸火罐:能宣通气血、舒筋止痛,适用于扭伤及慢性伤筋。多在伤筋部位的附近取穴,并结合药物注射。常用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的疗法,既有针刺穴位的作用,又有药治的效果。躯干的骨突部或肌肉丰厚部位拔火罐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若局部消毒后先用针或小刀点刺出血,则收效更佳,多用于肩背或腰臀部慢性伤筋。

固定:主要用于急性伤筋,急性伤筋不论完全筋断裂或部分筋断裂,还是筋离位,多须适当固定,应视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确定固定的方法和时间。

手术缝合或修补,则用于不宜其他治疗方法的筋完全断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