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SCI审稿人揭秘:大修小修回复技巧!
时间:2024-12-20 16:23:08
在科研领域,SCI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面对审稿人提出的大修或小修意见,如何正确、有效地回复,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理解大修与小修的区别至关重要。大修通常意味着论文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如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或结论的合理性等方面需要重大调整或补充。而小修则更多地关注细节问题,如语言表述、参考文献引用等较为表面的问题。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研究者针对性地准备回复材料。
接下来,针对审稿意见进行分类并逐一回应是关键步骤。对于每一条审稿意见,研究者应仔细阅读并揣摩审稿人的意图,尝试记录下每一个意见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尤为重要,即使某些意见可能看起来并不完全合理。记住,审稿人的反馈旨在提升文章质量,而非挑剔瑕疵。
在修改论文时,务必确保语言精确、逻辑连贯且数据真实可靠。对于涉及具体实验结果或数据的修改建议,应详细呈现实验设计、操作步骤及所得数据,以证明修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利用Word等办公软件的修订模式标记改动之处,既方便审稿人查阅,也体现了对审稿工作的尊重。
撰写Response时,要注意礼貌和谦虚的语气贯穿始终。开头可以简要感谢审稿人的细致审阅和宝贵建议,结尾则表达期待进一步指导的愿望。在正文部分,针对每一条审稿意见,清晰列出所做的修改及其原因,必要时可附上修改前后的对比说明。若某些意见无法完全采纳或存在争议,也应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合适的推荐审稿人也是提高论文发表成功率的一个环节。推荐时应考虑审稿人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学术态度以及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因素。一个理想的审稿人不仅能给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把握好回复的时间尺度同样重要。原则上不能让编辑觉得你过于草率或不够重视(更不能超过deadline)。合理的时间安排既能体现你对审稿意见的重视程度,也能给编辑留下良好的印象。
正确回复SCI论文的大修和小修意见需要耐心、细心和策略性的思考。通过深入理解审稿意见、精心准备回复材料并以礼貌谦虚的态度与审稿人沟通,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最终顺利发表论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