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主编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顾问由国内外多位学术权威:赫捷院士、杨宝峰院士、黎介寿院士、樊代明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由郑树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国内外著名学者:张苏展教授、 秦新裕教授、王杉教授、蔡三军教授、顾晋教授、傅传刚教授、张澍田教授、任东林教授、秦环龙教授、尹梅教授及美国的Robert D. Madoff教授担任。2016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是以DVD-ROM(光盘)为载体形式的结直肠疾病专业方面的多媒体电子学术期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视频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本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述评、专家论坛、青年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病例讨论、教训与反思、名家手术(视频)、护理天地、医学与人文、名院名科。内容涵盖结直肠的肿瘤、炎症性疾病、痔、便秘、肠内外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方面内容。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

时间:2023-04-12 15:22:00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美容缝合后行放射线治疗一个疗程。结果 本组5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瘢痕疙瘩经上述治疗效果好,无复发。结论 应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线治疗瘢痕疙瘩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疗


各种原因造成的瘢痕疙瘩,病程长,呈持续性生长,痒痛不适,部分破溃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外貌及肢体功能。一般增殖性瘢痕单纯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而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压迫及局部用药亦无效,往往呈报复性增生。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55例各种创伤后形成的瘢痕疙瘩应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55例,男35例,女20例,均为烧伤或外伤后瘢痕疙瘩增生1-30年,年龄18-65岁,平均42岁。瘢痕疙瘩多发生于胸部、肩部、耳垂部、四肢及面部,呈持续性生长,压迫及局部用药无效,部分患者单纯手术切除后迅速复发。
1.2手术方法 依据瘢痕疙瘩大小、部位及功能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瘢痕疙瘩范围不大者,切除瘢痕组织后,切口两侧皮下适当潜行分离,直接拉拢缝合;瘢痕疙瘩范围较大或位于功能部位者,可选用皮瓣转移术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去除瘢痕组织。术前必须合理设计切口画线,术中彻底止血,以缝合后皮肤张力不大为原则,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不伤及皮缘、皮肤。
转移皮瓣范围较大者可放置负压引流,根据切口部位选用4-0或5-0可吸收线皮下间断缝合,美容针线间断缝合皮肤或皮内连续缝合,术区适当加压包扎,术前、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放射线治疗 本方法多选用成年人(特殊部位可用电子线疗法),术后24小时内行放疗。(1)根据手术的部位,可选择50-100kv的X射线加ImmAI滤过板,或4-6Mev电子线;⑵选择适当厚度的铅皮、铅橡皮或低溶点铅板屏蔽周围的正常组织;⑶照射范围要将术区包全,四周扩大3-5mm;⑷手术切除的伤口一般应包括缝线的针孔;⑸关于单次量、分次方法和总剂量,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①每次2Gy,每周2-3次,总量16-20Gy;②每次3-5Gy,每日1次,总量15-20Gy;③每次8-10Gy,每周1次,总量20-24Gy;⑹也可采用192Ir模施源器治疗。
2 治疗效果
本组55例瘢痕疙瘩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法,切口均一期愈合,对合平整,术后跟踪随访一年,均无再次出现瘢痕疙瘩复发,随时间推移,切口逐渐淡化,外用抗瘢药物效果更佳。
3 讨论
一般增生性瘢痕胶原纤维与瘢痕长轴平行,排列整齐,瘢痕与正常皮肤有移行段,增生病程一般为1-2年,早期压迫及局部用药多有效,手术切除后复发可能性小。而瘢痕疙瘩一般成纤维细胞很多,部分致密的胶原纤维排列呈旋涡状,皮肤与瘢痕界限清楚,病程长,呈持续性生长,压迫及局部用药多无效,手术切除后往往呈报复性复发增生,而彻底消除瘢痕疙瘩,务必在手术切口设计、组织的切开、分离及缝合时按照美容整形的手术原则进行,术后24小时内行放疗,通过放射线抑制纤维增生,减少新生的血管产生,从而抑制瘢痕增生,彻底消除瘢痕疙瘩。